2014
年
10
月
18-19
日,由开云棋牌官方 物理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湘潭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物理力学大会”在湘潭大学召开。自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国防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物理力学主要研究单位及俄罗斯、芬兰等国近
80
多个单位的
260
余名学者,包括赵伊君院士、王自强院士、孙承纬院士、方岱宁院士、欧阳晓平院士等
5
位院士,和
30
余位国家“ ”、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等知名学者。外籍代表则有来自俄罗斯
Ioffe Physico-Technical Institute
的
Eremin Vladimir
和
New Materials Research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Department
的
J.V.Vaitkus
、来自瑞典
Umeå Universitet
的
Bertil Sunqvist
、来自芬兰
Helsinki Institute of Physics
的
J. Härkönen
和
VTT
的吴晓鹏、来自韩国
Yonsei Univ
的權永一等研究员。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
243
篇,全文
29
篇。
大会通过特邀报告、分会报告以及墙展的形式开展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在组织委员会主席周益春教授的主持下,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樊菁研究员为大会开幕式致辞,接着由湘潭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欧阳晓平院士介绍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基本情况后代表承办单位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而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周刚研究员则对此次大会的召开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大会主会场,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物理力学学科的发展、前沿和展望。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孙承纬院士作了“‘从准等熵’到‘净等熵’”的报告;北京大学方岱宁院士和我们分享了“力氧耦合理论与相场方法”的杰出成就;来自俄罗斯
Ioffe Physical-Technical Institute
的
Vladimir Eremin
教授,为我们带来了“
Radiation hard position sensitive Si detectors with the internal gain
”的报告;还有来自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刘仓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魏悦广研究员、清华大学冯西桥教授分别作了“超高速碰撞的物理力学问题探讨”、“物理力学在材料及结构中的若干应用”、“微纳米材料手性形貌的形成机理研究”的精彩报告。这六个立意鲜明、见解独到的学术特邀报告,奠定了本次大会的良好伊始。
六个分会场上,众专家学者则围绕“纳尺度物理力学”、“超高压极端条件下的物质”、“极端加载下材料动力学响应”、“激光物理
&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半导体材料、探测器及抗辐射加固”、“复杂介质和非平衡流动”等
6
个专题进行了交流探讨。这六个分会场的组织单位分别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国防科技大学、湘潭大学、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而分会主席则分别由来自相关单位的郭万林教授、崔田教授、赵剑衡研究员、陈金宝、李正教授、王苏研究员担任。
18
日下午,所有的代表集中参观并交流了各分会的墙展报告,通过公平、公正的匿名投票方式,评选出此次会议的优秀墙展奖。来自中南大学的马彬、吉林大学的张华迪、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的张朝辉、北京应用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的刘占军以及湘潭大学的燕少安获此殊荣。
大会闭幕式上,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王自强院士作了关于“密谋泛函理论中交换关联势的表征”的精彩特邀报告。而曾任两届全国物理力学大会会议主席的赵伊君院士带来的珍藏已久的钱学森先生演讲稿,并就“钱学森先生的物理力学思想指导我们科研工作”所作的精彩报告,将会议气氛推到了高潮。报告结束后,由开云棋牌官方 物理力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王苏研究员主持闭幕式,承办单位,各分会主席、秘书,优秀报告获得者受到大会的高度赞扬和鼓励。最后,在开云棋牌官方 物理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樊菁对会议的总结以及今后物理力学发展的展望中,大会圆满落幕。
"
物理力学
”
是钱学森先生于
1953
年通过发表题为
“Physical Mechanics,a New Field in Engineering Science”
这一论文而提出创立的新兴学科,其核心思想是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和运动规律出发,预测和揭示物质的宏观性质和运动规律。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物理力学学科在许多领域和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国际上产生了极大影响。
“
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
”
自
1966
年
2
月在北京首次开办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了
12
次,是中国物理力学领域中重要的系列会议。
本次会议是历届全国物理力学大会中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通过此次会议,不仅加强了各领域学术思想的交流,总结了物理力学的研究成果,活跃了学术氛围,还为培养锻炼后继年青人才、发展我国物理力学学科做了进一步的努力。